落枕的检查包括观察颈部活动受限程度、触摸肌肉紧张度、检查压痛点、评估有无神经根受压症状、判断是否存在颈椎小关节错位。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颈部活动受限程度:落枕患者常表现为颈部旋转和侧屈功能明显受限,前屈后伸也可能受影响。检查时要求患者主动完成各个方向动作,记录受限角度。典型表现为向患侧旋转时疼痛加剧,严重者头部固定于偏向健侧的姿势。活动范围检查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触摸肌肉紧张度:通过触诊斜方肌上部、胸锁乳突肌及肩胛提肌等部位,可发现患侧肌肉呈条索状僵硬或弥漫性痉挛。肌肉张力显著增高时可能伴随局部皮温升高,触诊需对比健侧与患侧差异。肌肉紧张程度与疼痛呈正相关,持续痉挛可能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3.检查压痛点:常见压痛点多位于乳突下方、肩胛骨内上角或颈椎棘突旁。按压时疼痛可向头部或肩背部放射,部分患者存在触发点,按压会诱发远处牵涉痛。压痛点定位有助于明确受累肌肉范围,指导手法治疗或针刺治疗的靶点选择。
4.评估有无神经根受压症状:需检查上肢肌力、感觉及反射变化,排除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神经根的可能。落枕通常不伴神经症状,但长期肌肉痉挛可能刺激神经分支。若出现手指麻木或握力减退,需进一步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
5.判断是否存在颈椎小关节错位:通过被动旋转或侧屈测试关节活动度,错位时会出现特定方向运动障碍伴弹响感。小关节紊乱可导致保护性肌痉挛,需结合触诊棘突偏歪情况综合判断。手法复位前必须排除骨折或脱位等禁忌证。
急性期应避免强行扭转颈部,睡眠时调整枕头高度支撑颈椎生理曲度。局部热敷可缓解肌肉痉挛,疼痛持续超过三天或伴上肢放射痛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避免冷风直吹颈部,减少长时间低头姿势诱发肌肉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