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是中医学常见的一种体质状态,指人体内气和血的量或功能低于正常水平,导致身体机能减弱。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推动血液运行,血滋养全身器官,二者相互依存。当气血不足时,容易出现疲劳、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长期可能影响免疫力与器官功能。
气血不足的原因多样,包括先天禀赋不足、长期劳累、饮食不规律、慢性疾病消耗等。现代生活节奏快,过度思虑或情绪压力会耗伤心脾,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节食减肥或偏食可能减少营养摄入,影响气血化生;久病或手术后,身体未能及时调养,也会造成气血亏虚。女性经期失血过多或产后调理不当,也可能加重气血不足的情况。
改善气血不足需综合调理。饮食上多吃红枣、桂圆、山药等补益气血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可促进气血运行,但避免剧烈消耗。情绪管理同样重要,避免长期焦虑或抑郁。若症状严重,建议咨询中医师,通过中药或针灸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补品。气血调理需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才能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