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咳的治疗原则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为主,同时需兼顾病因与个体差异。热咳多因外感风热或肺内郁热所致,表现为咳嗽痰黄、咽喉肿痛、发热口渴等,治疗需针对热邪与痰浊的病理特点,通过药物与非药物手段协同干预。
展开而言,清热化痰是核心环节。中药常选用桑白皮、黄芩、浙贝母等清肺泻热,搭配杏仁、桔梗宣降肺气。成方如桑菊饮、清金化痰汤可疏风清热、化解黏痰。若痰热壅盛,可加瓜蒌、鱼腥草增强化痰之力。同时需保持呼吸道湿润,多饮温水或梨汤,避免干燥刺激加重咳嗽。物理降温对伴随发热者有益,但需避免寒凉过度损伤肺气。
注意事项包括辨证准确与用药禁忌。热咳需与燥咳、寒咳鉴别,误用温燥药物可能助热伤阴。脾胃虚寒者慎用苦寒清热药,防止腹泻纳差。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及发物,以免助热生痰。儿童及老年人需调整药量,孕妇用药需避开桃仁、枳实等活血降气之品。若咳嗽超过两周或痰中带血,需排查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器质性疾病,避免延误治疗。治疗期间需观察痰液性状变化,痰转稀白可能提示热邪渐退,可适时调整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