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并发症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出血倾向、休克、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具体分析如下:
1.多器官功能衰竭:由于微血栓广泛形成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及结构损伤,最终引发器官功能进行性恶化。凝血因子消耗与纤溶亢进进一步加重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为少尿、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
2.严重出血倾向: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瘀斑、穿刺点渗血、产后子宫出血难以控制。纤溶系统过度激活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抑制血小板聚集,加重出血风险。
3.休克:微循环障碍及出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氧供不足。凝血过程中激肽释放酶激活缓激肽系统,血管通透性增加,加剧低血容量状态。休克常为顽固性,需快速纠正凝血功能及扩容。
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纤维蛋白沉积使红细胞通过微血管时机械性损伤,破碎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下降。外周血涂片可见裂红细胞,结合胆红素升高,但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能因骨髓抑制不升高。
5.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微血栓形成导致出血性坏死,皮质醇分泌不足。表现为乏力、低血压、低钠血症,应激状态下易出现肾上腺危象,需补充糖皮质激素支持治疗。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病情进展迅速,早期识别实验室指标异常至关重要。治疗需同步处理原发疾病与凝血紊乱,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器官灌注及电解质平衡。输血替代治疗应个体化,避免过度扩容加重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