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根据发病过程和病理特点可分为多种类型。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初次感染者,病灶多位于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由大量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继发性肺结核是成人最常见类型,包括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结核性胸膜炎则属于肺外结核,表现为胸膜腔积液。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与类型密切相关。原发性肺结核症状较轻,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乏力。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常见,胸片可见均匀分布的粟粒状阴影。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常有咳嗽、咯血、盗汗等典型症状,X线显示肺部浸润影或空洞形成。结核性胸膜炎以胸痛、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需通过胸腔穿刺确诊。不同病理类型在治疗周期和预后方面存在差异,例如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易出现耐药性,治疗难度较大。
诊断肺结核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痰涂片抗酸染色是基础筛查手段,分子生物学检测可提高诊断效率。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等。需警惕药物性肝损伤等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耐药结核病需采用二线药物组合方案,疗程延长至18-24个月。预防重点在于控制传染源,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降低重症发生率。出现持续咳嗽两周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