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憋尿确实可能增加尿结石的风险。尿液在膀胱中滞留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矿物质结晶沉积,进而形成结石。长期憋尿还容易引发尿路感染,进一步促进结石的形成。
憋尿时,膀胱持续处于充盈状态,尿液中的钙、草酸、磷酸盐等成分浓度逐渐升高。这些物质在尿液中过饱和时,容易析出结晶并聚集,最终形成结石。憋尿会减少排尿次数,降低尿液对尿路的冲刷作用,使得细菌和结晶更容易滞留。尿路感染也可能改变尿液酸碱度,进一步促进某些类型结石的形成,如磷酸铵镁结石。
为降低尿结石风险,应避免长时间憋尿,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以稀释尿液。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草酸食物的摄入,如菠菜、坚果等。定期体检,尤其是尿液检查和泌尿系统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结石倾向。出现尿频、尿痛或血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预防尿结石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