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的症状包括疼痛感明显且活动时加剧、局部肿胀或淤血、肌肉僵硬或痉挛、力量减弱或功能受限、触摸患处有压痛或硬结。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感明显且活动时加剧:肌肉拉伤后,受损纤维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尤其在收缩或拉伸患处时痛感更显著。轻度拉伤表现为钝痛,重度可能出现撕裂样剧痛,甚至影响正常活动。疼痛范围通常集中在损伤区域,但可能辐射至周围组织。
2.局部肿胀或淤血:肌肉撕裂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和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皮下淤血常见于中度以上拉伤,皮肤可能出现青紫色瘀斑。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严重时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引发麻木。
3.肌肉僵硬或痉挛:受损肌肉因炎症反应出现保护性收缩,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夜间或静止时可能突发痉挛,与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及神经调控异常有关。长期僵硬可能发展为粘连,需及时干预。
4.力量减弱或功能受限:肌纤维断裂直接影响收缩效率,表现为提举、蹬踏等动作乏力。部分患者因疼痛回避发力,进一步导致肌肉代偿性萎缩。功能性障碍如行走跛行、持物不稳需警惕重度拉伤。
5.触摸患处有压痛或硬结:按压损伤区域可诱发尖锐疼痛,局部可能触及条索状硬块,由血肿机化或纤维增生所致。硬结范围与修复程度相关,持续存在提示愈合不良。
急性期应避免热敷或按摩,防止出血加重。48小时内采用冷敷并抬高患肢,后期逐步恢复拉伸训练。疼痛持续超一周或伴随关节异常需就医排查韧带损伤。康复期间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拉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