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的症状包括疼痛感明显且活动时加剧、局部肿胀或淤血、肌肉僵硬或痉挛、力量减弱或功能受限、触摸或按压时敏感。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感明显且活动时加剧:肌肉拉伤后,受损区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在牵拉或收缩受伤肌肉时痛感更为强烈。轻度拉伤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而严重拉伤会导致剧烈疼痛,甚至影响正常活动。疼痛通常集中在受伤部位,可能伴随撕裂感或针刺感。
2.局部肿胀或淤血:拉伤可能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和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若损伤较深,皮下可能出现瘀青或淤血,颜色随恢复时间由红紫逐渐变黄。肿胀程度与拉伤严重性相关,严重时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加重不适。
3.肌肉僵硬或痉挛:受伤肌肉因炎症反应和纤维撕裂可能出现紧张、僵硬,甚至不自主痉挛。痉挛是肌肉自我保护的表现,但会限制关节活动。长期僵硬可能延缓恢复,需适当放松以避免粘连。
4.力量减弱或功能受限:拉伤后肌肉收缩能力下降,导致力量减弱,完成日常动作困难。例如,大腿拉伤可能影响行走或奔跑,上肢拉伤可能降低抓握能力。功能受限程度取决于损伤范围和位置。
5.触摸或按压时敏感:受伤区域对压力异常敏感,轻触可能引发疼痛,称为压痛。压痛点是判断拉伤位置的重要依据,严重时甚至静止状态也会持续隐痛,需避免反复刺激以防加重损伤。
发生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以减少肿胀,24小时后可热敷促进循环。避免过早用力或拉伸受伤部位,恢复期间适度进行低强度活动防止肌肉萎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更严重损伤。饮食可增加蛋白质摄入辅助修复,同时保持充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