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毒复制活跃度以及肝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病进展并降低并发症风险。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和保肝治疗相结合的方式,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可考虑肝移植。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管理的核心,常用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长期使用可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但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耐药性。干扰素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病毒,适合部分年轻、肝功能较好的患者,但可能引起发热、乏力等副作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可辅助改善肝功能,但无法替代抗病毒治疗。对于终末期肝病或肝癌患者,肝移植可能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选择,术后需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并监测病毒复发。
乙肝治疗需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以便及时调整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毒反弹甚至肝衰竭。日常生活中需严格禁酒,减少肝脏负担;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高糖;接种甲肝疫苗以防重叠感染。育龄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计划妊娠,确保母婴阻断措施到位。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降低传播风险。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维持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