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通常指5岁及以上儿童在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排尿的现象。5岁是医学上界定遗尿症的年龄分界线,因多数儿童在此年龄前已具备膀胱控制能力。若超过5岁仍频繁尿床,需考虑遗尿症可能。
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遗尿症指从未建立夜间控尿能力,约占病例的80%;继发性遗尿症指已具备控尿能力6个月以上后再次出现尿床。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膀胱容量较小、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睡眠觉醒障碍有关。部分患儿存在心理因素,如焦虑或家庭环境变化。诊断需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等器质性问题。
评估遗尿症需记录排尿日记,观察液体摄入和排尿模式。治疗首选行为干预,如限制睡前饮水、定时唤醒排尿。无效时可考虑警报器或药物干预,如去氨加压素。家长需避免责备,以鼓励为主,减轻患儿心理压力。若伴随日间尿频、尿痛或异常排尿习惯,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长期遗尿可能影响自尊心和社会交往,早期干预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