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在5岁及以上儿童中持续发生,可能属于遗尿症的范畴。遗尿症是指儿童在达到预期控制排尿的年龄后,仍出现不自主排尿的现象,通常分为夜间遗尿和日间遗尿。5岁是一个常见的分界点,因多数儿童在此年龄已具备膀胱控制能力。若超过此年龄仍频繁尿床,需考虑遗尿症的可能性,但具体诊断需结合频率、发育状况及是否存在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遗尿症的成因复杂,可能涉及生理、心理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生理上,膀胱容量较小、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可能导致排尿控制能力不足。心理因素如焦虑、压力或家庭环境变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遗传因素不可忽视,若父母有遗尿史,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增加。诊断时需排除尿路感染、糖尿病或结构性异常等潜在疾病,通常通过病史采集、排尿日记及必要检查完成。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过度责备或惩罚,以免加重心理负担。建立规律排尿习惯,如睡前排空膀胱、限制晚间液体摄入有一定帮助。行为疗法如遗尿报警器是常用干预手段,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伴随尿频、尿痛或白天排尿异常,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家长需保持耐心,多数遗尿症随年龄增长改善,但持续至青少年或成年需进一步评估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