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需进行X线平片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体格检查、血管神经评估。具体分析如下:
1.X线平片检查:踝部骨折最基础的影像学检查是X线平片,通常包括正位、侧位和踝穴位三个标准投照角度。X线能清晰显示骨折线走向、骨折块移位情况以及关节面是否受累。对于疑似骨折但X线未明确显示的情况,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认。X线检查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是骨折初步诊断的首选方法。
2.CT扫描:当X线平片难以明确骨折细节或涉及关节内复杂骨折时,CT扫描能提供更精确的三维图像。CT可清晰显示骨折块的立体位置、关节面塌陷程度以及隐匿性骨折。对于粉碎性骨折或合并关节脱位的病例,CT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手术方案。
3.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损伤的评估具有独特优势,能清晰显示韧带、肌腱、软骨等结构的损伤情况。对于X线和CT无法明确的骨髓水肿、隐匿性骨折或伴随的软组织病变,磁共振成像可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4.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骨折诊断的重要环节,通过触诊、活动度测试和特殊手法检查,初步判断骨折部位、稳定性及是否伴随韧带损伤。体格检查需观察局部肿胀、压痛、畸形及异常活动,结合影像学结果综合评估。
5.血管神经评估:踝部骨折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损伤,需检查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感觉及运动功能。若出现血管损伤迹象,如肢体远端苍白、无脉或感觉异常,需紧急处理以避免缺血性并发症。
踝部骨折后需避免过早负重活动,防止骨折移位或二次损伤。康复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不可强行活动。定期复查影像学以评估愈合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及时就医。饮食上适当补充钙质和蛋白质,促进骨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