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常见症状包括局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皮下淤血或瘀斑、关节活动受限、患肢无法负重。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剧烈疼痛:踝部骨折后,由于骨结构破坏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疼痛感通常较为剧烈且持续。疼痛在活动或触碰时加重,可能伴随压痛感,尤其在骨折线附近明显。
2.肿胀明显: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组织液渗出,短时间内出现显著肿胀。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严重时皮肤紧绷发亮,甚至影响观察骨骼轮廓。
3.皮下淤血或瘀斑:骨折处周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入皮下组织形成瘀青或瘀斑。颜色随时间由红紫转为青黄,范围可能逐渐扩大。
4.关节活动受限:骨折后踝关节稳定性下降,周围肌肉痉挛及疼痛导致活动障碍。尝试屈伸或旋转踝部时可能伴随异常摩擦感或弹响。
5.患肢无法负重:骨折后骨骼支撑功能丧失,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患者常被迫避免患肢受力,严重时出现明显畸形或异常姿势。
踝部骨折后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固定患处,避免不当移动加重损伤。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根据医生建议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康复期间遵循医嘱逐步恢复活动,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感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