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部位的骨折包括桡骨远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踝关节骨折、锁骨骨折。具体分析如下:
1.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多发生于跌倒时手掌撑地,暴力传导至腕部导致。典型表现为腕部肿胀、疼痛及畸形,呈餐叉样或枪刺样变形。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治疗需手法复位并石膏固定,严重者需手术内固定。康复期需注意手指活动锻炼,避免关节僵硬。
2.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轻微外力即可导致。症状为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患肢可能出现短缩和外旋。X线或CT可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保守牵引或手术置换。长期卧床需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
3.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多因高处坠落或骨质疏松引起,表现为腰背部剧痛、活动困难。影像学可见椎体高度降低,治疗以卧床休息、支具固定为主,严重者需椎体成形术。康复期需逐步加强腰背肌锻炼,避免负重过早。
4.踝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折常由扭伤或直接暴力导致,表现为踝部肿胀、淤血及无法负重。X线可显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治疗需复位后石膏固定或手术钢板螺钉固定。康复阶段需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避免二次损伤。
5.锁骨骨折:锁骨骨折多见于跌倒或直接撞击,表现为肩部疼痛、肿胀及畸形。X线可明确骨折位置,多数采用八字绷带固定,移位明显者需手术复位。康复期间需限制肩部活动,定期复查确保愈合。
骨折后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饮食应富含钙质和蛋白质,促进骨骼愈合。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愈合进展。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就医,防止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