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的症状包括膝关节前方剧烈疼痛、局部肿胀明显、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皮下淤血或瘀斑、骨折处可触及异常活动或骨擦感。具体分析如下:
1.膝关节前方剧烈疼痛:髌骨骨折后,由于骨膜及周围软组织损伤,膝关节正前方会出现尖锐且持续的疼痛。疼痛在膝关节主动伸直或被动屈曲时显著加重,尤其在尝试抬腿或上下楼梯时更为明显。触诊髌骨区域可诱发剧烈压痛,疼痛可能向大腿或小腿放射。部分患者会出现静息痛,夜间疼痛可能影响睡眠。疼痛程度与骨折类型相关,粉碎性骨折通常比单纯线性骨折疼痛更甚。
2.局部肿胀明显:骨折后48小时内膝关节周围会出现快速肿胀,这是由于骨折端出血及创伤性炎症反应导致。肿胀可使髌骨轮廓消失,皮肤紧绷发亮,严重时形成关节腔积血。肿胀程度与血管损伤情况相关,可能伴随局部皮温升高。持续肿胀会加重关节僵硬,影响后期康复进程。若肿胀进展迅速需警惕血管损伤可能。
3.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由于骨折断端不稳定及疼痛反射性肌肉痉挛,膝关节主动伸直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患者常表现为无法完成直腿抬高动作,被动屈膝角度通常不超过30度。粉碎性骨折可能伴发伸膝装置断裂,此时髌骨近端会向上移位。长期制动可能导致关节粘连,需早期评估关节活动度。
4.皮下淤血或瘀斑:骨折后2-3天会在髌骨周围出现紫红色瘀斑,随时间渐变为青黄色。血液沿筋膜间隙下流,可能扩散至小腿中段。淤血范围与骨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软组织损伤情况。需注意与单纯软组织挫伤鉴别,骨折所致淤血通常伴有固定压痛点和骨异常活动。
5.骨折处可触及异常活动或骨擦感:在横断性骨折中,通过轻柔触诊可感知骨折断端间的异常移动,伴特征性骨摩擦音。检查时需避免粗暴操作以防二次损伤。对于移位不明显骨折,此体征可能缺如。骨擦感是确诊骨折的特异性体征,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骨折可能。
髌骨骨折后应避免患肢负重活动,早期冰敷可减轻肿胀,使用支具保持膝关节伸直位。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根据移位程度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康复期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渐进性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循环,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