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且活动后加重、患处皮肤红肿发热、按压时明显压痛、关节活动受限、可能伴随肌肉无力。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疼痛且活动后加重:骨膜炎引发的疼痛通常集中在病变骨骼表面,初期表现为隐痛或钝痛,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转为持续性疼痛。行走、跑跳或负重活动会刺激骨膜神经末梢,导致疼痛加剧,休息后可能缓解。夜间疼痛也可能出现,但程度因人而异。
2.患处皮肤红肿发热: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表现为皮肤发红、温度升高。肿胀程度与炎症严重性相关,可能伴随紧绷感。若红肿范围扩大或持续不退,需警惕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3.按压时明显压痛:病变区域骨膜敏感性增高,轻压即可诱发疼痛,压痛点多集中在骨骼边缘或肌腱附着处。按压痛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4.关节活动受限:骨膜炎若靠近关节,可能因疼痛或肿胀影响关节正常活动。例如,胫骨骨膜炎可能导致踝关节屈伸困难,上肢骨膜炎可能限制手臂抬举。长期活动受限可能引发肌肉萎缩。
5.可能伴随肌肉无力:疼痛和炎症反应会抑制周围肌肉的正常收缩,导致力量下降。患者可能感到患肢乏力,尤其在重复动作时更为明显。肌肉无力可能进一步影响运动功能。
出现上述症状时,避免过度活动或强行拉伸患处,防止加重损伤。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康复期间遵循医嘱进行适度功能锻炼,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