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且活动后加重、患处皮肤红肿发热、关节活动受限、触摸时有明显压痛、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疼痛且活动后加重:骨膜炎引发的疼痛通常集中在骨骼表面,初期表现为隐痛或钝痛,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转为持续性疼痛。肢体活动时因牵拉病变骨膜,疼痛明显加剧,休息后部分缓解。疼痛程度与炎症严重性相关,严重者甚至影响睡眠。
2.患处皮肤红肿发热: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表现为皮肤发红、温度升高。肿胀程度与渗出液多少有关,可能伴随紧绷感。若未及时处理,红肿范围可能扩大,提示炎症扩散。
3.关节活动受限:骨膜炎若靠近关节,炎症可能波及周围肌腱或韧带,导致关节僵硬、活动范围缩小。患者常因疼痛主动减少活动,长期可能引发粘连,进一步加重功能障碍。
4.触摸时有明显压痛:病变骨膜对压力敏感,轻触即可诱发疼痛,压痛点多固定且局限。按压时可能感受到骨面粗糙或增厚,此为骨膜增生反应的表现。
5.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慢性骨膜炎因长期疼痛导致患肢活动减少,肌肉缺乏有效锻炼而逐渐萎缩。表现为患侧肢体变细、力量减弱,恢复期需针对性康复训练。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过度活动。日常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前充分热身,选择合适护具。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康复期间遵医嘱进行理疗或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