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常用的中药包括杜仲、骨碎补、淫羊藿、补骨脂、黄芪。具体分析如下:
1.杜仲:杜仲具有强筋骨、补肝肾的作用,常用于改善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膝酸软。其有效成分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过度分解,从而增加骨密度。临床多与续断、牛膝配伍,增强补益效果。需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2.骨碎补:骨碎补能活血续伤、补肾强骨,对骨折后骨愈合及骨质疏松均有改善作用。该药可调节钙磷代谢,减少骨流失。常与自然铜、当归同用,提升疗效。脾胃虚弱者需减量使用。
3.淫羊藿:淫羊藿归肾经,可温补肾阳、强壮筋骨,适用于肾阳虚型骨质疏松。其提取物能刺激骨形成,延缓骨量减少。多与巴戟天、枸杞子配伍。阴虚阳亢或实热证者忌服。
4.补骨脂: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对肾虚骨弱效果显著。现代发现其能增强骨小梁结构,降低骨折风险。常与核桃仁、菟丝子同用。长期服用需监测肝功能。
5.黄芪:黄芪补气健脾、益卫固表,通过改善脾胃功能促进钙吸收。其多糖成分可抑制炎症因子对骨骼的破坏。多与白术、茯苓配伍增强补益作用。表实邪盛者不宜单独使用。
中药调理需结合体质辨证选用,避免自行配伍。长期服用者定期复查骨密度及肝肾功能,出现不适及时调整方案。孕妇及特殊人群用药前应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