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后需严格制动避免负重、抬高患肢促进消肿、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合理用药缓解疼痛肿胀、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分析如下:
1.严格制动避免负重:跟骨作为足部主要承重骨,骨折后过早活动可能导致移位或畸形愈合。初期需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6-8周内禁止患侧足部触地,行走时应借助拐杖分散压力。
2.抬高患肢促进消肿:骨折后局部血管损伤易引发持续性肿胀,建议卧床时将患足垫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加速静脉回流。夜间可用软枕支撑小腿,避免长时间下垂导致淤血加重。
3.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骨折愈合需动态评估,通常术后1个月、3个月需拍摄X线片,确认骨痂生长及对位状态。若出现延迟愈合或内固定松动,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合理用药缓解疼痛肿胀:急性期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炎症反应,配合活血化瘀中成药改善微循环。外用药膏涂抹时需避开伤口,防止感染。
5.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拆除固定后先从被动关节活动开始,如踝泵运动防止僵硬,逐步过渡到主动抗阻训练。早期避免跳跃或剧烈跑动,6个月后经医生评估方可恢复高强度运动。
康复期间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修复。密切观察足部肤色及温度变化,若出现持续麻木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