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酒在中药里指的是醋,尤其是米醋。古代医书常以苦酒代指醋,取其味酸苦、性温的特点。醋在中医药中具有活血散瘀、解毒杀虫、消食化积等功效,常用于外敷或内服,如张仲景《伤寒论》中记载的苦酒汤,即以醋为主要成分治疗咽喉肿痛。
醋作为苦酒入药的历史悠久,其酿造工艺与药用价值密切相关。传统米醋以粮食发酵而成,含有有机酸、氨基酸等成分,能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中医认为醋味酸入肝,可收敛固涩,又能散瘀消肿。例如,醋泡药材可增强药效,如醋制柴胡、醋制香附等;外用时,醋调敷患处可缓解跌打损伤或虫蛇咬伤。醋还能中和某些药物的毒性,如半夏、芫花等需醋制以减毒。
使用苦酒需注意体质与剂量。阴虚火旺或胃酸过多者慎用,过量可能刺激黏膜。外敷时避免破损皮肤,内服宜稀释。醋与某些西药如碱性药、磺胺类可能产生相互作用,需间隔服用。选择药用醋时,以纯粮酿造、无添加者为佳,工业醋可能含杂质,不宜入药。古籍记载的苦酒多指陈醋,现代若替代使用,需结合具体方剂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