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的检查包括粪便虫卵检测、血常规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肠镜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测。具体分析如下:
1.粪便虫卵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蛔虫卵,是诊断蛔虫病最直接的方法。采集新鲜粪便后,采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提高检出率。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但需多次取样以提高准确性。若发现典型蛔虫卵即可确诊,未检出虫卵时需结合其他检查排除假阴性可能。
2.血常规检查:蛔虫感染可能引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常规可辅助判断感染程度。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提示寄生虫感染可能,但需排除过敏或其他疾病干扰。该检查无法直接确诊蛔虫病,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3.腹部超声检查:适用于疑似胆道或肠道蛔虫梗阻的情况。超声可显示虫体影像或胆管扩张等间接征象,尤其对儿童或孕妇等不宜接受射线检查者更有优势。但超声对细小虫体或早期感染敏感性较低,需结合病史判断。
4.肠镜检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肠道内是否有成虫寄生,并可同时取组织活检。肠镜能清晰显示虫体形态及附着部位,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腹痛或便血患者。但该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与风险。
5.血清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适用于早期感染或幼虫移行阶段。该方法敏感性较高,但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导致假阳性,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与其他检查结果验证。
检查前需空腹或按医嘱准备样本,避免饮食或药物干扰结果。疑似感染但初次检查阴性时建议复查,不同检查方法可互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出现腹痛、呕吐等急症症状需优先排除并发症,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