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和阴虚是中医常见的两种虚证,核心区别在于气虚以功能减退为主,阴虚以阴液不足为特征。气虚主要表现为元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而阴虚则是体内阴血津液亏虚,导致虚热内生。
气虚的典型症状包括气短乏力、容易疲劳、自汗、食欲不振、舌淡胖有齿痕等,多因劳累过度、久病体弱或年老体衰导致。阴虚则以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为特点,常见于熬夜过度、热病后期或素体阴亏者。两者虽都属虚证,但气虚侧重动力不足,如脏腑运转迟缓;阴虚侧重物质匮乏,如体液润养功能失调。
辨别气虚与阴虚需结合整体表现。气虚者宜补气健脾,可用黄芪、党参等药物,避免过度耗气;阴虚者需滋阴清热,可选麦冬、生地等,忌辛辣温燥食物。部分患者可能气阴两虚,需辨证施治。日常调养中,气虚者应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阴虚者需保证睡眠、多食甘凉滋润之品。误治可能加重症状,如阴虚误用温补会助长虚火,气虚滥用寒凉易损伤阳气,因此准确辨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