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阴虚和心阳虚是中医辨证中两种不同的证候,主要区别在于阴液不足与阳气虚衰的表现。心阴虚以阴血亏虚、虚热内扰为特征,心阳虚则以阳气不足、温煦失职为主要表现。
心阴虚常见症状包括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液不足导致虚火内生,扰乱心神,出现烦躁不安、夜间症状加重的特点。心阳虚则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弱或结代。阳气虚弱无法温养心神及肢体,故多见畏寒、精神萎靡、活动后症状加重。
辨证时需结合整体情况,避免混淆。心阴虚与心阳虚均可出现心悸,但前者伴虚热,后者伴虚寒。舌脉是重要鉴别点:心阴虚舌红少津,心阳虚舌淡胖润。治疗上,心阴虚需滋阴降火,如天王补心丹;心阳虚宜温补心阳,如桂枝甘草汤。注意避免误用寒凉或温燥药物,以免加重阴阳失衡。长期症状需排查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需结合体质与病程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