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分型包括旋后外旋型、旋前外旋型、旋后内收型、旋前外展型、垂直压缩型。具体分析如下:
1.旋后外旋型:此类骨折多因足部旋后位受力合并外旋暴力导致。典型表现为外踝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可伴随下胫腓联合损伤或内踝撕脱骨折。损伤机制与距骨在踝穴中外旋有关,常需影像学确认骨折线走向及韧带损伤程度。治疗需根据骨折稳定性选择固定或手术复位。
2.旋前外旋型:足部旋前位受外旋力引发,以内踝横断骨折为特征,可能合并下胫腓分离或腓骨高位骨折。暴力使距骨外旋并撞击内踝,严重时出现三角韧带断裂。需通过应力位X线评估韧带稳定性,不稳定者需手术修复韧带及固定骨折。
3.旋后内收型:足部旋后位受内收暴力所致,表现为外踝横行骨折或韧带断裂,严重时内踝垂直骨折。距骨内收挤压内踝导致特征性损伤。需结合CT评估关节面受累情况,非移位骨折可保守治疗,移位明显需手术复位。
4.旋前外展型:足部旋前位受外展力造成,典型为内踝横行骨折伴腓骨短斜形骨折。暴力使距骨外展牵拉三角韧带并挤压外踝。需注意是否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不稳定骨折需钢板螺钉固定。
5.垂直压缩型:高处坠落等轴向暴力导致胫骨远端关节面压缩或粉碎骨折。常伴踝穴增宽及关节面塌陷,需CT明确骨折块移位程度。手术需重建关节面并植骨支撑,远期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踝部骨折需根据分型选择个体化方案,早期复位避免关节僵硬。康复期逐步负重,定期复查影像评估愈合情况。关注软组织条件,延迟手术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功能锻炼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过早负重影响固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