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不治疗可能导致疼痛持续加重、关节活动受限、肌腱粘连、腱鞘囊肿形成、引发永久性功能障碍。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持续加重:腱鞘炎初期多为局部隐痛或酸胀感,随着炎症发展,疼痛会逐渐加剧并放射至周围组织。反复摩擦会导致腱鞘充血水肿,神经末梢敏感性增加,夜间或活动后痛感尤为明显。长期未干预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甚至影响睡眠与情绪。
2.关节活动受限:炎症使腱鞘内壁增厚,肌腱滑动空间变窄。手指、手腕等部位可能出现弹响或卡顿,严重时关节无法屈伸。长期制动可能进一步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日常如握筷、写字等动作难以完成。
3.肌腱粘连:持续炎症刺激会引发肌腱与鞘膜纤维化,两者异常黏连。被动拉伸时产生撕裂样疼痛,主动活动范围缩小。粘连后期需手术分离,但术后康复周期长且易复发。
4.腱鞘囊肿形成:鞘膜因慢性损伤形成囊性突起,内含胶冻状黏液。囊肿压迫周围神经或血管时,可能引发麻木、刺痛或局部皮肤温度降低。少数囊肿自行消退,多数需穿刺或切除。
5.引发永久性功能障碍:病程超过半年未治疗者,肌腱可能部分断裂或完全撕裂,关节稳定性丧失。晚期即便手术修复,手部精细动作能力也难以恢复至病前状态,如系扣子、使用工具等。
腱鞘炎早期可通过热敷、制动及中药外敷缓解。避免重复性手部动作,工作时佩戴护具分散压力。若肿胀或疼痛超过两周未减轻,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骨关节病变。夜间症状明显者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