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脉的主病多见于气血不足、湿邪困阻等证候。这种脉象表现为浮而细软,轻按可得,重按反不明显,常见于体质虚弱或湿邪内停的患者。
濡脉的形成与气血亏虚密切相关。气血不足时,脉道失于充盈,故脉象细软无力;湿邪困阻则使气机不畅,脉象浮而濡软。临床常见于脾虚湿盛、久病体弱或失血过多的患者。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内停,湿性黏滞,阻碍气机,导致濡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产后气血未复也可能出现濡脉。濡脉虽以虚证为主,但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不可仅凭脉象定论。
诊断濡脉时需注意与其他相似脉象鉴别。濡脉与弱脉均属虚脉,但弱脉沉细无力,濡脉浮细无力;与细脉相比,细脉未必浮,而濡脉必兼浮象。濡脉虽多见于虚证,但湿邪实证也可能出现,需结合舌苔、二便、全身症状等综合分析。治疗上,虚证宜补益气血,实证宜化湿健脾,避免误治。脉诊需在安静环境下进行,避免情绪、饮食等因素干扰,确保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