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骨骨折需及时就医固定制动、根据情况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康复期进行功能锻炼、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过早负重活动。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固定制动:掌骨骨折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医生会根据骨折类型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防止移位加重损伤。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期间需保持患肢稳定,避免弯曲或扭转。固定范围可能包括相邻关节以确保骨折端稳定,同时需观察肢体末端血运和感觉变化。
2.根据情况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后外固定。若骨折移位明显、关节面受累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则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包括克氏针、钢板或螺钉固定,术后需结合影像学评估复位效果。
3.康复期进行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需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主动训练。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暴力牵拉导致二次损伤。可配合热敷或理疗缓解僵硬,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遵医嘱定期复查:骨折愈合过程中需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对位情况和骨痂生长。若发现固定松动、复位丢失或延迟愈合,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复查频率根据骨折严重程度而定,通常为2-4周一次。
5.避免过早负重活动:骨折未完全愈合前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防止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再移位。日常活动需使用健侧手代劳,必要时佩戴保护性支具。完全负重需经医生评估确认骨性愈合后方可进行。
恢复期间需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影响血液循环。出现持续疼痛、肿胀加剧或皮肤发绀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