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咳的治疗关键在于温肺散寒、止咳化痰。中医认为寒咳多因外感风寒或体内阳气不足导致肺气失宣,表现为咳嗽痰白、鼻塞流清涕、畏寒无汗等症状。治疗以辛温解表、宣肺止咳为主,常用方剂如止嗽散、三拗汤加减,或中成药通宣理肺丸。西医则针对症状使用止咳药如右美沙芬与祛痰药如氨溴索,若合并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
展开而言,寒咳初期可通过食疗辅助缓解,如生姜红糖水、葱白豆豉汤驱散表寒。艾灸大椎、肺俞等穴位或热水泡脚发汗亦有助改善症状。痰多者可加陈皮、紫苏子等化痰药材。慢性寒咳或体虚者需长期调养,玉屏风散可增强卫气,减少反复感冒。冬季需注意颈部、背部保暖,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夜间咳嗽加重时,垫高枕头减少气道刺激。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滥用镇咳药,尤其痰多时强行止咳可能引发气道阻塞。风寒咳嗽期间禁食生冷瓜果、冰饮,以免加重寒邪。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止咳糖浆。若咳嗽超过两周,或出现黄绿脓痰、咯血、胸痛、发热等症状,需警惕肺炎、结核等疾病,及时就医检查胸片或CT。长期吸烟者出现寒咳应排查慢性支气管炎。孕妇及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部分中药如麻黄可能引起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