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肌腱损伤需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伤害、采用冰敷减轻肿胀疼痛、固定患肢限制关节活动、及时就医评估损伤程度、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伤害:伸肌腱损伤后继续活动可能加重撕裂或断裂,导致修复难度增加。损伤初期应保持静止状态,避免手指或手腕的屈伸动作,减少肌腱进一步滑移或分离的风险。早期制动能有效防止损伤范围扩大,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2.采用冰敷减轻肿胀疼痛:急性期48小时内可间隔冰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低温能收缩局部血管,减少组织液渗出,缓解炎症反应。冰敷时需用毛巾隔开皮肤,避免冻伤。疼痛减轻后仍需观察肿胀变化,若持续加重需调整处理方式。
3.固定患肢限制关节活动:通过支具或石膏固定损伤部位,维持肌腱处于放松状态。固定范围需覆盖损伤肌腱的起止点,确保关节无法主动或被动活动。通常需要保持2-4周,具体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调整,过早解除固定可能导致愈合不良。
4.及时就医评估损伤程度:专业检查可明确肌腱断裂与否及是否需手术干预。部分撕裂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完全断裂则需缝合修复。延误诊治可能导致肌腱回缩或粘连,影响手部功能。影像学检查能辅助判断是否合并骨折或关节脱位。
5.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防止肌腱粘连。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加入抗阻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强度需严格遵循指导,过度锻炼可能造成二次损伤。康复周期通常需6-8周,复杂病例可能延长至3个月。
治疗期间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影响愈合。饮食宜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定期复查观察恢复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障碍需立即反馈。康复过程中需耐心配合,不可自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