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检查方法包括观察肩部活动范围、触诊寻找压痛点、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相似疾病、结合临床症状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肩部活动范围:肩周炎患者常出现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的情况,尤其是外展、上举及后伸动作。检查时可让患者尝试将手臂抬高至水平位置,若出现明显疼痛或无法完成动作,可能提示肩周炎。夜间疼痛加重也是典型表现,需结合日常活动能力综合评估。
2.触诊寻找压痛点:肩关节周围存在多个常见压痛点,如喙突、肩峰下、肱二头肌长头腱等处。通过手指按压这些部位,若患者感到明显疼痛,可辅助诊断。触诊还能发现局部肌肉紧张或萎缩,进一步验证病情发展程度。
3.进行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骨折或骨关节炎等疾病,而超声或核磁共振能清晰显示肩袖、滑囊等软组织病变。虽然肩周炎早期影像学表现可能不明显,但后期可见关节囊挛缩或粘连,为诊断提供依据。
4.排除其他相似疾病:肩周炎需与颈椎病、肩袖损伤、钙化性肌腱炎等鉴别。例如,颈椎病可能伴随上肢麻木,肩袖损伤常有特定方向的力量减弱。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体格检查,可减少误诊概率。
5.结合临床症状判断:肩周炎通常表现为渐进性疼痛和僵硬,病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疼痛初期为间歇性,后期转为持续性,尤其在寒冷或劳累后加重。若患者符合这些特点,且其他检查结果支持,可确诊。
诊断过程中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检查方法,应综合多项结果。急性期不宜强行活动关节,以免加重损伤。治疗期间注意保暖,适当进行康复训练,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有助于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