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确实可能引起蛋白尿。尿路感染时,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使蛋白质漏入尿液,形成蛋白尿。
尿路感染引起的蛋白尿通常是暂时性的,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细菌毒素或炎症因子可能损伤肾脏滤过结构,尤其是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比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更易导致蛋白尿。若患者本身存在慢性肾脏病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尿路感染可能加重蛋白尿。感染控制后,蛋白尿多数可缓解,但反复感染或治疗不及时可能造成长期肾脏损害。
尿路感染患者出现蛋白尿时需警惕肾脏受累,及时就医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治疗需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并复查尿蛋白是否转阴。日常需多饮水、保持卫生,避免憋尿。若蛋白尿持续存在,需进一步排查肾小球肾炎等疾病,避免误诊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