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炎需与急性肠炎、食物中毒、肠套叠、过敏性紫癜、急性阑尾炎相鉴别。具体分析如下:
1.急性肠炎:小儿急性胃炎与急性肠炎均可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但急性肠炎腹泻更为显著,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常伴有水样便或黏液便。胃炎的腹痛多位于上腹部,而肠炎疼痛范围较广,可能涉及脐周或下腹部。部分肠炎病例伴随发热,但胃炎发热较少见。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可辅助鉴别,肠炎可能检出白细胞或红细胞。
2.食物中毒:食物中毒起病急骤,常有集体发病史,与进食可疑食物相关。症状除呕吐、腹痛外,多伴有腹泻,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视物模糊。胃炎多为个体发病,呕吐物常为胃内容物,无明显神经症状。食物中毒病程较短,多数在24至48小时内缓解,而胃炎症状可能持续更久。
3.肠套叠: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腹部触诊可及包块,超声检查可见同心圆征象。胃炎呕吐物不含胆汁,无血便,腹部无包块。肠套叠病情进展快,可能发生肠坏死,需紧急处理,而胃炎通常无此类风险。
4.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除消化道症状外,特征性表现为皮肤紫癜,多分布于下肢及臀部。部分病例伴关节肿痛或肾脏损害。胃炎无皮肤改变,实验室检查无血小板减少。紫癜引起的腹痛常为阵发性绞痛,与胃炎的持续性上腹疼痛不同。
5.急性阑尾炎:阑尾炎初期可能表现为上腹痛,随后转移至右下腹,伴有发热、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胃炎疼痛局限于上腹,无转移性特点。血常规显示阑尾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而胃炎升高不明显。超声或CT可明确阑尾肿胀或周围渗出。
小儿急性胃炎需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避免误诊。治疗期间注意饮食调整,以清淡流质为主,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