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术后需注意严格遵医嘱用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及负重、定期复查影像学与血液指标、加强营养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严格遵医嘱用药:术后抗结核药物需足量足疗程使用,通常需持续12-18个月。药物不可随意增减或停用,否则易导致结核复发或耐药。服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听力等副作用,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2.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切口需定期消毒换药,避免沾水或污染。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发现异常需立即处理。卧床期间注意翻身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3.避免剧烈运动及负重:术后3-6个月内禁止弯腰、提重物或剧烈活动,防止内固定松动或脊柱变形。早期可在支具保护下逐步恢复行走,但需遵循康复计划,避免过度负荷影响骨愈合。
4.定期复查影像学与血液指标:术后每3个月需拍片或CT评估骨融合情况,同时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结核无活动性进展。
5.加强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与免疫力提升,适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帮助骨骼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以减少对药物代谢的干扰。
术后恢复期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影响康复进程。睡眠时选择硬板床维持脊柱生理曲度,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扶住腰部减少震动。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低热可能提示结核活动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