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造成的耳膜穿孔是否严重,需根据穿孔大小、位置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综合判断。多数情况下,小型穿孔可自行愈合,但大型穿孔或继发感染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眩晕甚至长期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处理。
耳膜穿孔的严重性与损伤机制密切相关。直接外伤如掏耳过深、掌击耳部,或间接外伤如爆炸冲击波、潜水气压伤,均可能造成穿孔。小型穿孔小于鼓膜面积20%通常2-4周内自愈,期间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或用力擤鼻。若穿孔位于边缘或超过50%,可能需手术修补如鼓膜成形术,否则易继发中耳炎,导致传导性耳聋或胆脂瘤等病变。合并感染时,会出现耳痛、流脓、发热,需抗生素治疗。高频听力受损或持续耳鸣提示内耳受累,需进一步检查。
预防感染和二次损伤是关键。避免游泳、洗头时进水,可使用防水耳塞;打喷嚏时张口减轻鼓膜压力;禁用棉签清理耳道。出现耳痛、听力骤降、眩晕或发热,应立即就诊。儿童患者需警惕反复中耳炎影响语言发育。愈合期间定期复查耳镜,评估恢复进度。高空飞行或潜水活动需推迟至穿孔完全愈合,防止气压差加重损伤。合理使用滴耳液,避免含酒精或激素类产品刺激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