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肌腱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加重损伤、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药物消炎镇痛、物理治疗促进恢复、穿戴支具固定减轻肌腱压力。具体分析如下:
1.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加重损伤:脚肌腱炎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或长时间行走,避免肌腱进一步受损。休息时间根据严重程度而定,通常需2-4周,严重者可能更久。期间可进行低强度活动如游泳,但避免跑跳或负重动作。过度活动可能转为慢性炎症,延长恢复周期。
2.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急性期48小时内使用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降低代谢速度,从而减轻肿痛。注意避免皮肤冻伤,可用毛巾包裹冰袋。慢性期若仍有肿胀,可继续间断冷敷辅助控制症状。
3.药物消炎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口服缓解炎症和疼痛,外用膏药也可局部渗透起效。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镇痛药,但需避免长期依赖。部分病例需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但频繁注射可能削弱肌腱强度,需严格遵医嘱。
4.物理治疗促进恢复:炎症稳定后采用超声波、电疗或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康复训练包括足踝拉伸、肌力练习等,逐步恢复肌腱弹性与功能。手法按摩可松解粘连,但需专业人员操作避免二次损伤。
5.穿戴支具固定减轻肌腱压力:使用足弓垫、护踝或步行靴分散肌腱负荷,矫正不良受力姿势。夜间可用夹板保持肌腱伸展状态,防止晨起僵硬。支具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过度依赖可能延缓肌力恢复。
治疗期间避免穿硬底鞋或高跟鞋,选择软底宽松鞋款。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修复。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反复发作,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病变。康复后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避免突然剧烈活动诱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