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脱位的特点包括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臀部可触及股骨头、患肢短缩、膝关节轻度屈曲、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具体分析如下:
1.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髋关节后脱位时,由于股骨头脱离髋臼向后移位,关节囊和周围韧带受到牵拉,导致下肢被迫处于屈曲、内收和内旋状态。这种姿势是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助于与其他类型脱位区分。
2.臀部可触及股骨头:脱位后股骨头移向后方,在臀部肌肉深层可能触及异常隆起的骨性结构。触诊时需注意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加重软组织损伤。
3.患肢短缩:股骨头脱离正常位置后,下肢长度相对健侧缩短,测量时可发现两侧肢体不对称。短缩程度与脱位严重性相关,需结合影像学进一步评估。
4.膝关节轻度屈曲:由于髋关节屈曲畸形,膝关节会代偿性保持轻度屈曲,以缓解肌肉张力。这一表现并非直接由膝关节损伤引起,而是髋关节异常的连带反应。
5.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尝试被动旋转或伸展患肢会牵拉受损的关节囊及周围组织,引发剧烈疼痛。临床检查需谨慎操作,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髋关节后脱位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处理,延迟复位可能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创伤性关节炎。复位前后需严格制动,避免负重活动。影像学检查不可或缺,明确是否合并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康复期应遵循医嘱逐步恢复关节功能,防止僵硬或再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