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减弱、腹部不适及全身性寒象。常见症状包括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部分人群伴有四肢不温、畏寒怕冷、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水。舌象多表现为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象沉迟或细弱。
脾胃虚寒的形成多与长期饮食生冷、过度劳累或久病体弱有关。寒邪内侵或阳气不足会导致中焦虚寒,运化失职,食物难以消化吸收,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胃脘部冷痛常在受凉或进食寒凉食物后加重,温热饮食或局部热敷可缓解。腹泻多呈稀水样,且晨起或夜间明显,因阳气不足无法固摄津液。部分人群可能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肢体浮肿等全身性表现,女性可能伴有经期腹痛、经血色暗等。
调理脾胃虚寒需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如冰饮、海鲜、苦瓜等寒性食材。日常饮食宜选择小米、南瓜、山药等温补类食物,可适量加入生姜、胡椒等辛温调料。注意腹部保暖,尤其季节交替时避免受凉。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均会加重脾胃负担,建议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若症状持续或伴随严重消瘦、持续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中药调理常用理中汤、附子理中丸等方剂,但需经专业中医师辨证后使用,不可自行滥用温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