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和肩周炎的区别在于疼痛范围不同、病程进展不同、活动受限程度不同、好发人群不同、治疗方法侧重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范围不同:五十肩的疼痛主要集中于肩关节周围,可能放射至上臂但不超过肘关节,夜间疼痛更明显。肩周炎的疼痛范围更广泛,常涉及肩胛区、颈部甚至前臂,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加剧。五十肩的疼痛与关节囊粘连直接相关,而肩周炎可能伴随肌腱炎或滑囊炎,导致疼痛扩散。
2.病程进展不同:五十肩病程通常分为疼痛期、僵硬期和恢复期,全程可能持续1-3年,部分患者可自愈。肩周炎多为慢性进展,症状反复发作,若无规范治疗可能长期存在功能障碍。五十肩的僵硬期特征明显,肩关节活动度逐渐下降;肩周炎则可能因炎症反复出现阶段性加重。
3.活动受限程度不同:五十肩以肩关节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为特点,尤其是外展、外旋动作受限显著。肩周炎早期以主动活动受限为主,被动活动可能接近正常,后期才发展为全面受限。五十肩的关节囊挛缩导致冻结现象,而肩周炎可能因肌肉保护性痉挛影响活动。
4.好发人群不同:五十肩多见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与激素水平变化相关。肩周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长期劳损或姿势不良者更易患病。五十肩的年龄特征突出,常被称为冻结肩;肩周炎则与职业或运动损伤关系密切。
5.治疗方法侧重不同:五十肩以缓解粘连为主,需结合热敷、手法松解及渐进式功能锻炼。肩周炎需优先控制局部炎症,采用药物、针灸或局部封闭治疗。五十肩恢复期需坚持关节拉伸,而肩周炎需避免过度刺激炎症部位。
出现肩部不适时,避免自行用力拉伸或盲目按摩,防止加重损伤。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根据具体类型选择干预措施。日常注意肩部保暖,减少提拉重物,保持适度活动以维持关节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