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干损伤引起脑疝的原因包括颅内压增高、脑组织移位、脑脊液循环障碍、血管受压缺血、脑干自身水肿。具体分析如下:
1.颅内压增高:脑干损伤后局部出血或水肿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压力向周围扩散迫使脑组织向薄弱区域移位。需及时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压,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缓解压迫。
2.脑组织移位:损伤后脑干结构破坏,周围脑组织因压力差向枕骨大孔或天幕裂孔方向疝出。需固定头部避免剧烈移动,并通过手术复位疝出组织。
3.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干水肿或血肿压迫中脑导水管或第四脑室,脑脊液回流受阻加重颅压。可放置脑室外引流管分流积液,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4.血管受压缺血:疝出的脑组织压迫基底动脉或脑干穿支血管,导致脑干缺血坏死。需尽快解除压迫并改善脑灌注,如血管介入或手术松解。
5.脑干自身水肿:原发性损伤直接引发脑干细胞水肿,体积增大后向周围挤压。早期使用激素和低温治疗减轻水肿,避免继发性损伤。
脑疝的形成是多种病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干预。通过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影像学变化,可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临床处理需兼顾原发损伤控制与继发症状缓解,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