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关节僵硬、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神经或血管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骨折后皮肤破损或手术操作可能引入细菌,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开放性骨折风险更高,感染可引发骨髓炎,严重时需长期抗生素治疗或清创手术。感染未及时控制可能扩散至全身,甚至危及生命。
2.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或肢体固定使血液流动缓慢,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早期活动、药物抗凝可降低风险,但需警惕出血倾向。
3.关节僵硬:骨折后固定时间过长或康复训练不足,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活动受限。常见于肘、膝关节,需逐步进行功能锻炼,严重者需手术松解。
4.延迟愈合或骨不连:骨折端血供不足、固定不稳或感染等因素导致愈合延迟或无法愈合。表现为持续疼痛、异常活动,需手术植骨或更换固定方式。
5.神经或血管损伤:骨折碎片或移位可能压迫、撕裂邻近神经血管。神经损伤表现为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血管损伤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需紧急处理。
骨折后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早负重或过度活动,保持均衡饮食以促进愈合。出现异常疼痛、肿胀或功能障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