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具体分析如下:
1.乏力:急性乙肝早期常见症状为全身无力,活动后加重。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体内乳酸堆积,肌肉无法获得充足营养。部分患者伴随低热,但体温通常不超过38℃。症状可持续数周,休息后无明显缓解。
2.食欲减退:患者常出现明显厌食,尤其厌恶油腻食物。肝脏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消化吸收,导致进食后腹胀。味觉可能改变,口腔偶有苦味。长期进食不足可能引发体重下降,严重时导致营养不良。
3.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引发消化系统紊乱,胃排空延迟,胃酸分泌异常。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含胆汁。症状晨起较重,与进食无直接关联。部分患者伴随腹泻,大便呈稀糊状,每日可达3-5次。
4.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是典型表现,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因肝细胞坏死导致代谢障碍。黄疸出现后乏力症状可能加重,皮肤瘙痒常见,尤其夜间明显。手掌和足底可能出现橙黄色改变。
5.肝区疼痛: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深呼吸或按压时加剧。肝脏炎症导致包膜张力增加,刺激神经末梢。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体位改变时症状变化。部分患者体检可触及肝脏肿大,边缘钝厚。
出现相关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加重肝脏负担。饮食宜清淡,严格禁酒。密切观察尿液和粪便颜色变化,记录症状持续时间。接触者应进行筛查,早期隔离可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