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脉指脉位深沉,需重按至筋骨方能触及,轻取不应,中取亦不明显。其脉象特征为搏动部位较深,力度沉实,节奏均匀。沉脉主里证,多见于气血内郁、阳气不足或寒邪内侵等病机,反映脏腑功能偏于内敛或病理因素深伏于里。
沉脉的形成与机体气血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当外邪入里或内在阳气虚弱时,气血内聚,脉气沉潜,呈现沉象。寒邪侵袭或阴寒内盛时,寒性收引,脉道拘急,亦表现为沉脉。痰湿、瘀血等实邪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同样可见沉而有力的脉象。若沉而无力,多提示正气虚损,如脾肾阳虚、气血两亏等虚证。沉脉的临床意义需结合兼脉与症状综合判断,如沉迟主寒,沉数主热,沉滑主痰饮,沉弦主气滞或痛证等。
辨别沉脉时需注意按诊手法,避免因力度不当造成误判。轻取不应后,需逐渐加压至中取、沉取,以明确脉位深浅。沉脉虽主里证,但需排除生理性因素,如体质壮实者脉象偏沉,或冬季脉位稍沉,均属正常变异。沉脉的出现频率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必然关联,需结合四诊合参,避免孤立解读。对于久病、体弱患者,若沉脉突然转为浮大无根,可能为阳气外脱之危象,需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