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可通过休息制动减少局部活动、局部热敷或冷敷缓解症状、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局部封闭注射改善炎症。具体分析如下:
1.休息制动减少局部活动:过度使用是腱鞘炎加重的关键因素,限制患处关节活动能降低肌腱与鞘膜的摩擦。建议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患肢,避免提重物或重复性动作,休息周期通常为2-4周,严重者需延长至6周以上。制动期间可配合轻柔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2.局部热敷或冷敷缓解症状:急性期肿胀明显时采用冰敷收缩血管,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慢性期转为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每日3次以松弛肌肉并加速代谢。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破损者禁用。
3.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炎症反应与疼痛。需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疗程不超过7天。肝功能异常或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必要时联合胃黏膜保护剂。
4.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超短波、超声波等仪器治疗能穿透深层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并软化粘连。每周3-5次,10次为一疗程。配合红外线照射可增强效果,但糖尿病患者需警惕温度感知异常。
5.局部封闭注射改善炎症:将利多卡因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注入腱鞘内,直接抑制炎症介质。操作需严格消毒,注射后48小时内避免沾水。每年不超过3次,频繁使用可能导致肌腱脆性增加。
治疗期间需戒烟限酒以免影响组织修复,糖尿病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避免自行用力揉搓患处,若出现皮肤发紫或麻木需立即就医。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与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