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尿常规可见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白细胞尿、尿比重增高。具体分析如下:
1.血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中常出现红细胞,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的滤过屏障进入尿液。镜下血尿指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肉眼血尿则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酱油色。血尿程度与病情严重性不一定成正比,但持续存在提示活动性病变。
2.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多呈阳性,定量通常为轻至中度,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一般不超过3.5克。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或机械屏障受损导致血浆蛋白漏出。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严重时可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蛋白尿程度与肾小球损伤范围相关,但极少达到肾病综合征水平。
3.管型尿:尿沉渣镜检可见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或透明管型。管型由肾小管内蛋白质凝固形成,其成分反映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性质。红细胞管型是急性肾炎的特征性表现,提示肾小球源性出血。颗粒管型则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或坏死。
4.白细胞尿:部分患者尿液中可见白细胞增多,但通常不伴明显脓尿或菌尿。白细胞增多可能与肾小球炎症反应有关,需与尿路感染鉴别。若白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更支持免疫性肾小球病变。白细胞尿程度较轻,一般不伴随尿频尿急等症状。
5.尿比重增高: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导致尿液浓缩能力暂时性增强。尿比重常高于1.020,晨尿尤为明显。随着肾功能逐渐恢复,尿比重可恢复正常。持续尿比重增高需警惕脱水或肾小管功能异常。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以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血尿,控制食盐摄入减轻水肿,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合并高血压时应严格限制钠盐,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