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脉与沉脉是中医脉诊中两种相反的脉象,主要区别在于脉搏显现的深浅位置不同。浮脉轻按即得,重按反弱,多主表证;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多主里证。这两种脉象反映了疾病在表里、虚实等方面的差异,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浮脉的特点是脉搏在皮肤浅表处明显,轻触手腕即可感知,用力按压时反而减弱。这种脉象常见于外感表证,如风寒感冒初期,提示邪气侵袭体表,正气与之相争。体质虚弱者也可能出现浮而无力之脉,属于虚阳外越。沉脉则相反,脉搏深藏于内,需重按才能触及,多见于里证,如寒邪内侵、气血瘀滞或脏腑虚弱等。沉而有力为实寒或气滞,沉而无力则多属阳虚或气血不足。
辨别浮脉与沉脉时需注意手法轻重适宜,避免因按压力度不当导致误判。诊脉时应先轻触皮肤,再逐渐加压,对比不同力度下的脉象变化。需结合其他脉象特征如迟数、滑涩等及全身症状综合分析,避免孤立判断。季节、体质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脉象表现,如夏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属正常生理现象。脉诊需长期实践才能准确掌握,不可仅凭单一脉象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