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确实可能引起中耳炎。耳膜作为分隔外耳与中耳的屏障,一旦穿孔,外界的细菌、病毒或异物更容易侵入中耳腔,从而增加感染风险。中耳炎的发生与穿孔大小、位置及是否继发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穿孔未及时处理或护理不当的情况下,炎症概率显著上升。
耳膜穿孔后,中耳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失去原有的保护作用。外耳道的病原体可能通过穿孔进入中耳,引发急性或慢性炎症。例如,游泳或洗澡时污水流入、用力擤鼻导致鼻咽部分泌物逆流,均可能将细菌带入中耳。穿孔可能导致中耳通气功能障碍,使积液无法排出,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若原有穿孔由外伤或感染引起,未彻底治愈时,炎症可能反复发作,甚至扩散至乳突或颅内,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耳膜穿孔继发中耳炎需注意避免耳道进水,游泳或洗头时使用防水耳塞。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或频繁打喷嚏。出现耳痛、流脓或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掏耳或滴药。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耳膜愈合情况。慢性中耳炎或穿孔长期未愈者,可能需手术修补耳膜以降低感染风险。日常避免接触噪音或气压剧烈变化的环境,减少对耳膜的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