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确实可能引起耳膜穿孔。当中耳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炎症导致中耳腔内积液或脓液积聚,压力增大,可能对耳膜造成压迫,最终导致穿孔。这种情况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较为常见,但慢性中耳炎也可能因长期炎症刺激引发穿孔。
中耳炎引起耳膜穿孔的过程通常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关。急性中耳炎时,中耳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若未及时治疗,脓液无法通过咽鼓管排出,压力持续升高,耳膜可能因缺血、坏死而穿孔。慢性中耳炎则因反复感染,耳膜组织逐渐变薄,最终形成穿孔。穿孔后,脓液可能流出,疼痛反而减轻,但听力可能受到影响。部分穿孔可自行愈合,但若炎症未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穿孔,甚至引发胆脂瘤等并发症。
预防中耳炎引起的耳膜穿孔,关键在于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擤鼻,防止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确诊中耳炎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滴耳液,避免耳道进水,防止感染加重。若已发生穿孔,需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必要时考虑手术修复。日常生活中,增强免疫力、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也有助于降低中耳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