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症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与运动能力下降、肌肉体积缩小与肉眼可见的消瘦、关节僵硬与活动范围受限、站立或行走困难甚至跌倒风险增加、伴随呼吸或吞咽功能障碍。具体分析如下:
1.肌肉无力与运动能力下降:肌肉萎缩症早期常表现为四肢或躯干肌肉力量减弱,例如握力下降、抬臂困难。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爬楼梯费力、起身缓慢等症状。肌肉耐力减退导致日常活动如提物、梳头等动作完成困难。
2.肌肉体积缩小与肉眼可见的消瘦:病变区域肌肉逐渐萎缩,表现为肢体变细、肩胛骨突出或小腿变细。肌肉组织被脂肪或纤维替代,触诊时质地松软。局部萎缩可能呈现不对称分布,例如单侧手臂明显瘦削。
3.关节僵硬与活动范围受限:由于肌肉萎缩和张力异常,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导致肘部、膝关节等难以完全伸展或弯曲。长期活动减少可能引发肌腱缩短,进一步限制关节功能,影响穿衣、翻身等动作。
4.站立或行走困难甚至跌倒风险增加:下肢近端肌群受累时,表现为蹲起费力、步态摇晃如鸭步。严重时需借助拐杖或轮椅,平衡能力下降易引发跌倒。足部肌肉萎缩可能导致足下垂,行走时拖地。
5.伴随呼吸或吞咽功能障碍:延髓或呼吸肌受累时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夜间可能加重。吞咽肌肉萎缩导致进食呛咳、流涎,长期可能引发营养不良或吸入性肺炎。
肌肉萎缩症需结合临床检查明确类型,避免延误干预。症状进展速度因人而异,定期评估肌力与功能状态至关重要。营养支持与康复训练可延缓部分症状发展,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出现不明原因的肌无力或萎缩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