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主要表现为肌肉体积缩小、肌力减退、运动功能受限、肌肉僵硬或松弛、局部凹陷或变形。具体分析如下:
1.肌肉体积缩小:肌肉萎缩最直观的表现是肌肉围度减小,与健康侧对比时尤为明显。萎缩的肌肉可能呈现干瘪状态,皮下脂肪层相对增厚,但肌肉组织明显变薄。长期卧床或肢体固定者常见局部肌肉快速萎缩。
2.肌力减退:肌肉收缩能力下降,导致力量减弱。表现为抓握、抬举、行走等动作困难,严重时无法完成日常活动。肌力减退程度与萎缩进展相关,可能伴随易疲劳现象。
3.运动功能受限:由于肌肉力量和协调性降低,关节活动范围减少。例如步态不稳、上下楼梯费力,或精细动作如系纽扣、写字等障碍。神经损伤导致的萎缩常伴随特定动作障碍。
4.肌肉僵硬或松弛:部分情况表现为肌肉张力增高,触之僵硬,活动时疼痛;另一些则表现为肌肉松软无力,被动拉伸无抵抗。不同病因引起的萎缩可能伴随肌张力异常。
5.局部凹陷或变形:萎缩肌肉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可能出现凹陷,如肩胛骨突出、大腿外侧凹陷等。长期单侧萎缩可能导致肢体不对称或脊柱代偿性侧弯。
出现肌肉萎缩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过度锻炼加重损伤。康复训练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配合营养支持与理疗。定期评估肌肉状态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早期干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