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起水泡是否继续艾灸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水泡较小且无感染迹象,可谨慎继续;若水泡较大或伴随红肿、疼痛,建议暂停并处理伤口。
艾灸后皮肤出现水泡通常与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或体质敏感有关。水泡是局部组织受热后的反应,可能属于排病反应或烫伤。小水泡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大水泡需消毒后刺破,排出液体并涂抹烫伤药膏。继续艾灸时需避开已起泡部位,降低温度与时长,避免二次损伤。体质湿热或阴虚火旺者更易起泡,需调整灸量与频率。
艾灸时需注意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施灸,保持适当距离以防烫伤。起泡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以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或皮肤感觉异常者需格外谨慎,此类人群伤口愈合较慢,易继发感染。恢复期间可配合温和的悬灸或隔姜灸,减少直接刺激。若水泡反复出现或伴随发热、化脓,应及时就医,排除过敏或感染可能。艾灸后适当补充温水,避免寒凉食物,有助于身体平衡。